中国教育报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6/08/content_625158.htm?div=-1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大课题,桂林理工大学立足土木工程这一“老”学科,探索“新”人才培养,将科教、产教、赛教“三教融合”,依托院赛、校赛、区赛、国赛“四级进阶”的创新竞赛体系,形成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企业实践、产业学院、创新社团“五维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教融合”,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稳压器”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有“石破天惊”的创新思维,又要有“坚如磐石”的创新基础,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桂林理工大学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频共振,在创新第一课堂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研究、产业实践、学科竞赛来拓展第二课堂,构建了科教、产教、赛教“三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第一课堂创新中,设立了广西首个“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增设了大量应用研究型课程,打造了“漓江讲坛”学术品牌,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开门学知识”。在第二课堂创新中,树立了“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做项目”的“三早”原则,形成了“人人有项目做,人人有导师带”的良好科研之风,让学生在科研中接触新理论。将“工程专家讲”与“工程现场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了解新技术。打造“学生人人有团队,教师人人带团队”的良好竞赛局面,让学生在竞赛中参与新实践。
“四级进阶”,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课堂讲授难以提供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场景,而工程现场实践又常以观摩为主,实操机会少。针对这一问题,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桂林理工大学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打造了包含12个竞赛项目的“土建砼(童)话”院级竞赛体系,设立了院级“创新创业中心”和“社区学生发展中心”,组建了涵盖“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全体学科方向”的“三全”竞赛团队,形成了“学生人人参与竞赛,教师人人指导竞赛”的优良创新局面。激发科研团队、学科组和创新社团的活力,形成了“一班一品牌、一团队一特色”的优良创新氛围。打通了院赛、校赛、区赛和国赛四级竞赛环节,实现了“院赛、校赛普惠,区赛、国赛培优”的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个性化实践育人。
“五维协同”,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由于科技创新的系统性与复杂性,高校要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而是要拓宽思路,集聚合力。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桂林理工大学一方面夯实学校育人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科研团队、产业学院和创新社团纳入育人辅体,构建“五维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通过推动学院教师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毕业设计,充实“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产业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让科研团队和龙头企业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激活创新社团的活力,组织师生创新论坛、创新创业沙龙等创新活动,形成“传、帮、带”的创新人才培养传统。依托广西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面向绿色建材开发和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搭建“政府部门引领、学校主导、企业合作”的平台,让高校教师、科研团队、行业企业、创新社团依托平台“多元合心、通力合作、凝聚合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牵引、面向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教融合”“四级进阶”“五维协同”这三大举措,使得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及360足球比分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00余项。此外,本科生读研率也逐年提升,一半以上本科生毕业后赴“985”或“211”高校深造。由于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创新能力培养,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获得了研究生导师的高度好评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钱凯 于晓辉 曾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