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广西日报链接: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1-04-29&code=009&xuhao=1

      本报记者 罗 琦 通讯员 焦 艳

      大学思政课面对的是青年学生,承担着为党育人的使命。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实践教学,是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自觉行动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立足桂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在让思政课焕发出新活力的同时,也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作出了解答。

      A 变素材为教材 教学与实践齐并进

      近年来,党中央和360足球比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桂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建成68个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桂北红色文化形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

      “桂北以湘江战役为主要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度契合,能很好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这些年来致力于将桂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英开门见山地向记者介绍初衷。

      为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势,该校思政课教师们为此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尝试:

      在编写教材时,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走访等形式,把红色人物、红色文化、红色事件等重要史料进行整理,融入教材;在设计模块时,将桂北红色资源分类提炼、设置环节,促进大学生对湘江战役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规划路线时,注重体验教学方法的运用,用心规划了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10条经典教学线路……

      “起初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在厚重的湘江战役历史氛围中,学生们备受震撼,不少人在聆听红军血战湘江故事时留下热泪……”该校副教授陆平多年前便开始了实践教学的探索工作。随着教学接连收获好效果,他与其他教师更加坚定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的信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莫天荣在讲授理想信念专题时,组织学生到塘市村——红军在兴安打响第一仗的地方,聆听专业人员讲解和当地百姓口述历史真相,切身体会红军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韦湘燕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对身边的红军长征亲历者、抗战老兵进行访谈式调查,听他们讲述英雄们浴血奋战、抗击敌人的感人故事。

      变素材为教材,教学与实践齐发力。在陆平看来,学生们能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实践教学中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这样的教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也更有融合度。”

      B 整合红色资源 校内校外联动发力

      稳定的实践基地,是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性环节。为此,该校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在校内校外相继建立了近20处红色实践基地。

      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我区高校首个思政课实践基地——“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馆”在该校正式揭牌开馆。

      展馆的开放使用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引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升华,也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覆盖。

      “过去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没有想到近代桂林革命历史如此丰富厚重。先烈们为了革命胜利展现出的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和追随。”到展馆进行实践教学的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研究生夏涛如是说。

    近年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整合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在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碑园等地建立多处校外红色实践基地。

      现场观摩“看”、专题讲座“听”、情景教学“体”、研讨交流“悟”……通过这些实践基地,教师们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倾听红色故事、分享红色感悟等教学环节和手段,有效增强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充分感受信仰的力量,感悟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该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创新班2019级学生李明表示:“这种现场走访感受的实践教学,让我们在红色之旅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也使我们切实体会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长征精神,英魂永不朽,吾辈当自强。”

      如今,这近20处的实践基地都留下了桂林理工大学学子的足迹。每年大约有4000多名学生到各个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思政课的生命力在“行走的课堂”里越发蓬勃。

      C 既见行又见效 “赛研思行”多维融合

      一看其景,二知其意,三立其志,四践其行。近年来,该校还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竞赛相结合、与大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其“知行合一”的特殊功效获得了学生的欢迎。

      2019年,在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该校学生作品《桂北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系统化开发调查研究》获得赛事三等奖。

      这份经过长达数月实地走访而写出来的调查报告中,学生们聚焦推进桂北地区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全局性、科学性、协同性开发利用,探索“桂林山水旅游+湘江战役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而为推进桂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借鉴。

      2020年,桂林理工大学组建了“筑梦红色湘江”社会服务实践团队。学生们围绕老区红色资源利用、产业振兴等方面开展实践调查,发表成果文章30多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同年,被团中央授予社会服务实践团优秀团队。

      为期多日的深度学习与调研,让团队成员梁展龙收获颇丰:“我们不仅深刻领悟‘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同时也对桂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桂林理工大学将继续探索新途径、新方式、新方法,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努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思政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谈及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未来的努力方向,该校党委书记李国忠如是说。

    上一条:【桂林电视台】报道360足球比分商学院会计学生党支部与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联合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史学习分享会

    下一条:【广西云客户端】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初心使命|桂林理工大学赴兴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