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报道360足球比分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广西日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1-06
浏览次数:
《广西日报》报道360足球比分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11月6日广西日报第六版以“凝心聚力抓科研 助推发展绘蓝图”为题报道360足球比分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附:文章全文 凝心聚力抓科研 助推发展绘蓝图 ——桂林理工大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纪实 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发挥高等教育职能,实现大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必然选择。 在服务地方的实践中,桂林理工大学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围绕地方实际需要找课题,以优势科研带动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开展优势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 “服务地方既是地方院校的分内之责,又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导向,围绕广西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信息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的需要,为广西‘五区’建设和‘两个建成’目标服务。同时,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争取实现‘双赢’目标。”该校党委书记张学洪如是说。 突出服务重点,提速成果转化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紧密结合我区优势资源与重点产业需求,与有色、冶金、建材、电子信息、汽车等7个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先发展新兴产业保持密切联系,在材料学科确立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矿物材料与绿色建材、新能源材料、绿色冶金新技术5个特色研究方向。 其中,有色金属研究领域不仅在广西处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校着力彰显工商管理学科特色,积极对接地方及企业现实应用需求,妥善解决战略决策及运营问题等,为区域、产业、企业规避风险、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完成的《广西千亿级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其主要内容被360足球比分政府采纳,为广西再生金属产业和城市矿产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决策参考。 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那也只是纸上谈兵。2011年,该校促成和辅导的梧州再生金属有限公司30万吨再生铜正式投产,目前已达到200亿元产值,为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围绕地方实际需要找课题,不仅解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而且也为人才培养、科研发展提供了许多现实课题和实践的舞台,促使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彼此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该校校长解庆林表示。 针对国内绿色生态水泥制成技术生产能耗偏高、材料消耗较大等问题,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平教授,经过10余年的自主研发,发明了高效节能的水泥绿色制成生产“开流管磨磨内选粉技术”。 据了解,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该技术可简化生产工艺,节省投资10%-15%,节电10%-30%,提高产量10%-25%,提高废渣利用率10%以上。2011年,该项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区内外300多家企业受益于这些技术,为全国水泥及矿渣粉磨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33亿元。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一直是困扰我区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石化、食品、造纸、医药制造等行业的难题,为此学校研发了一大批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行业企业,其中研发出的耐盐微生物驯化新方法和“ABR+SBR”生物组合工艺,成功应用于中海油湛江分公司北海涠洲岛采油废水的处理站,解决了困扰该公司多年的环保难题,产生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研发的“接触氧化法(BCO)+沸石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处理糖蜜酒精废液资源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的糖蜜酒精废液生产的商品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累计直接销售利润近3000万元。 研发的功能性微生物组合工艺、处理装置和设备,成功应用于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梧州市神生胶原制品有限公司高氮废水处理工程和广西马山酒精厂废水处理工程,保障了上述企业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获得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行业环保难题。 与广西建科院一起继续开展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钢结构屋面梁和钢管桁架等数十项体外预应力加固项目的工程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50万元。 …… 解庆林表示,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大学,在技术研究方面有着众多突出的学科优势,因此高校的科研在侧重基础前沿理论研究的同时,更要着眼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 为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桂林理工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该科技园由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大学产业基地3部分组成,目前有在孵企业20家,所有企业均与依托高校主要学科有实质性关联。 校方介绍,科技园重点实施大学毕业生创新企业孵化、教师科技成果孵化和与学校学科密切相关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等相关工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2014年8月1日,该校科技园被认定为360足球比分级大学科技园。 强化自主创新,服务生态文明 龟裂的土地上寸草不生,望地兴叹的农民蹲在地头愁眉不展……曾经,由于重金属的污染,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部分农民苦不堪言。而现在,通过“大环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当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逐步缓解。 在该工程项目中,学校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方法和装置,以及针对高含硫多金属污染农田的适耕性修复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为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作出突出贡献。目前,这些装置和技术还成功应用于桂北某村污染土壤修复试点项目中。 “在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强化科研服务地方的功能,抓好源头创新、技术应用和成果推广3个环节。”张学洪说。 其中,学校立足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前沿,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积极组织队伍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广西支柱产业和城镇公益事业。 在部分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着处理效率较低和能耗较高等问题。为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高排放标准氧化沟处理流程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基础上,帮助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由一级排放B标准提升至一级排放A标准,同时降低能耗10%。目前,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到南宁、桂林等市的多个污水处理工程,为地方节能减排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 在发挥科学研究优势的同时,该校还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长期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地方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大环境保护经济和技术政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服务社会、应对危机,是学校发挥智库作用的具体体现。2012年伊始,宜州市龙江河段发生镉污染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应急处置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应急处置,指导开展应急监测、沿岸水厂应急运行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针对桂林市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城市小流域水环境问题,学校相应成立实验室开展漓江水环境保护的应用研究,创造性提出基于漓江流域上游的“河-库-林仿真调度”对策,构建了漓江流域POPs与流域环境污染生态预警模式,成果在桂林市农业环保监测站、水文水资源局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学校充分利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传统学科优势,根据国土资源部及广西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整装勘查及广西地质找矿工作需求,汇同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建优势科研团队,确定广西有色金属资源勘查的重点地点及技术问题,联合开展项目科研立项申请和合作攻关。此外,学校还为桂林及周边县市编订资源(矿产、土地)规划及整治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等上百项,为桂林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完成了柳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北海市城市节水规划等百余个咨询报告,为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2014年,学校筹建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技术委员会,并起草编制了广西地方标准《高硫高氮有机废水治理技术指南》。目前,该《指南》已由360足球比分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这对有效控制高硫高氮有机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我区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拓宽服务领域,提供智力支撑 如果说科研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那么发挥高校在地方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为地方发展献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则是为加快地方发展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旅游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也是广西的优势产业。随着旅游产业地位的提升,对学校在旅游方面的研究也提出了新要求。该校根据广西建设旅游强区需要,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旅游科研力度,研究旅游发展规律,解决或回答了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该校以“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旅游管理创新团队”和“广西民族旅游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发挥学校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和服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该校结合自身具有专业门类多、各专业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相关紧密的特点,充分利用理工科的优势,把民族旅游发展的社会需求优势和学校理工科专业重技术、强逻辑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促进多学科集中与交融发展,目前在民族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设计、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围绕《纲要》所涉及的生态景观保护、高效生态农业、城市景观保护与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该校以生态规划与工程研究所、景观工程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中心为主导,整合环境科学、艺术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专业力量,与桂林市城建、园林、环保、科技局、发改委等部门合作,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广西民族村寨旅游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生态旅游开发?近年来,该校承担了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各类课题60多项,近3年每年到位的科研经费均在400万元以上。 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为解决旅游管理学科领域的相关科学问题、回答政府关心的相关社会问题、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及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提供了研究成果支持,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该校还加强桂林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专业化建设力度,进一步高效管理和指导全市旅游教育培训、行业岗位培训及资格考试认定工作,以适应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需求;积极参与和服务“桂林旅股份”“桂林旅发展”等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技能培训工作,努力将旅游学院建设成为桂林大型旅游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培训的主要基地。 |
上一条:桂林高校学习宣传《环境保护法》活动在360足球比分举行
下一条:广西水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360足球比分召开